專案會delay,到底是PM的能力不好,還是其它因素造成的?

常聽到企業的高層抱怨說:「他們的專案時常delay,因而造成客戶的抱怨和合約的糾紛。」

當他們向PM詢問為什麼會delay時,PM總會找一堆理由來解釋:「例如,客戶的需求變更、外包商配合不良、採購物料品質不良、產品設計不良、合約內容不合理、主管對時程要求不合理等。」

對大多企業的高層而言:「PM應該對專案的delay負最大的責任。要是PM能力好,同時盡力負責,那麼專案怎麼會delay呢?」

然而,對PM而言:「很多delay產生的原因,大多不是PM所能控制的,例如,客戶的需求變更、主管對時程的不合理要求、配合廠商的能力不足、參與單位的配合度不佳、行政及技術人力資源不足、管理的制度、組織和設備不健全等。」

由於高層主管和PM的在此議題上的看法差異,經常造成溝通上的緊張氣氛。

對高層主管而言:「最好的solution就是改善PM的能力,例如要求PM去考PMP證照,或是去接受各種專案管理及人際溝通的能力訓練。」

而對PM而言:「最好是減少客戶的變更、合理的時間、足夠的預算、足夠的行政支援、有能力的配合廠商、足夠的管理授權、足夠的主管支持、其它單位的良好配合等。」

從專案delay發生的真正原因來看,似乎雙方都是各執一方,見樹不見林,亦即缺乏全面性的整體觀。因此,如果我們用系統分析的道理來看,其實專案delay的原因是多面向的,可能包含:

  • 外在環境因素:如法規、市場、客戶、地域、文化等。
  • 內部環境因素:如組織文化、策略政策、管理制度、流程規範、環境設備等。
  • 專案本質因素:如專業領域、規模大小、問題需求、範疇目標、效益風險等。
  • 專案管理因素:如定義、組織、用人、計劃、執行、控管等。
  • 產出技術因素:如構想、規劃、設計、測試、建造、後勤、專利智財等。
  • 人員操作因素:如操作能力、人力資源、現場督導、品質查核、人員訓練等。

因此,若要有效找出專案delay的原因,就必須仔細從上述的各面向來找出可能的「直接原因」、「間接原因」及「根本原因」。之後,再根據其「發生機率」和「影響程度」來找出少數的關鍵原因。

等找到專案delay真正的原因之後,就進一步來從「策略面」、「商業面」、「環境面」、「組織面」、「流程面」、「操作面」等各面向來構想有效的solutions。

然而,不管是要分析專案delay的原因,或者是構想相關的解決方案,企業高層和PM都必須要能夠回答以下問題,包含:

  • 如何有效設定專案的需求目標及其優先順序?
  • 如何確認專案的問題需求、範疇目標及利益風險?
  • 如何正確設定專案的成功準則及有效評核專案的最終成效?
  • 如何選擇適合的專案組織架構及有效定義角色責任?
  • 如何指派適任的專案經理及專案團隊成員?
  • 如何架定義適合的專案管理及產出流程?
  • 如何有效進行專案的起始、計畫、執行、控管及結案等相關的活動?
  • 如何有效分析專案的問題和構想解決的方案?
  • 如何有效評核專案經理及團隊成員的能力及績效表現?

若要能夠正確回答上述的問題,高層主管和PM們就必須先具備專案管理相關的「共同知識」,如此才能使用「共同語言」來有效進行專案問題解決的溝通,進而才能產生各種解決行動的「共識」。

有關上述企業高層和PM所必須具備的專案管理「共同知識」,請參考賴志宏博士的「專案管理實戰手冊」一書內容。若想要知道本書的內容介紹及購買辦法,請按以下的連結。

專案管理實戰手冊

<按圖連結>

根據“簡單、實用和有效”原則所著作的專案管理應用指導手冊,提供實務應用必備的6大流程、50個子流程及125個文件表單
     有別於以理論觀念或考試認證為主的專案管理書籍,本書的架構及內容就是根據“簡單、實用和有效”的原則所撰寫的,其主要目的在讓讀者能夠真正的“簡單上手、實務好用、產生效果”。因此,這是一本可以用來指導讀者做好專案管理實務工作的參考手冊,它可以適用於各種行業、各種專業領域及各種經驗程度的專案管理人員。
本書介紹
(出處Kris專案管理學院)